高郵城“魁樓那些樹”
發布時間:2023-8-1 7:53:23 作者:王俊坤 來源:今日高郵 瀏覽量:1023 【字體:
大 中 小】
高郵城是宋城,魁樓是建筑在宋城墻上的明代樓閣。魁樓亦稱魁星閣,全國不少地方都有。魁星是二十八星宿之一,主宰地方的文章興衰,可以說是最重要的文脈要處。一般是建于古城的東南方,高郵的也不例外。高郵魁樓是由民間人士在明朝天啟三年(1623)所建,后來成為明清名人王永吉私家花園蝶園的標志建筑。魁樓周邊長滿了郁郁蔥蔥的大樹,而且氣勢宏大。這在全國古城中是不多見的。
魁樓的樹是有些特別的。因為樓閣是建在城墻上,城墻內外長滿了樹,而且是大樹。從大運河堤向東,不遠處便是魁樓,大樹茂盛,非常震撼,一條小河向東,然后向北,這便是護城河。護城河并不深,水源來自大運河的琵琶閘洞。河深不到2米,平日里,河水潺潺,水草飄逸。水干之后,慘不忍睹,河床膚淺,光彩全無。只有河邊的那些樹,昂然挺立,讓人不敢小覷。
城墻上的樹種類很多,有柏樹、榆樹、刺槐、麻櫟、梧桐,還有楓樹。特別是有一棵巨大的楓樹和玉蘭樹。每年楓葉燦爛,氣勢宏大,玉蘭花開,驚艷出世,與魁樓交相輝映,引得路人紛紛拍照,成為網紅。那些成片的大樹形成林蔭,寧靜優雅,頗有些韻味。我知道,魁樓的樹并不是那么簡單。
魁樓是高郵的文脈地標。從運河向東,過南門天橋,最矚目的便是魁樓。其東南方向還有個東塔,即凈土寺塔。雖然早就沒有了凈土寺,但凈土寺塔高聳入云雄視一方。這是高郵最著名的文塔,和魁樓異曲同工,期盼高郵人杰地靈,英才輩出,但高郵人更愿意相信魁樓,這是本地正宗文脈。魁樓當然是出才子的,剛建成就出了個王永吉,是大儒,盡管晚節有點暗弱,但算是個文曲星。高郵自古以來,文氣就是很盛的。據《明清進士題名碑錄》和《高郵州志》記載,高郵歷史上考中科舉的人士頗多,自宋至清共有進士175人,其中宋代47人、元代6人、明代44人、清代78人。此外,還有舉人417人。可謂文脈流長,人杰地靈。
魁樓是建在城墻上的,地勢漸高,走向云深之處。在老城墻的內外,綠樹成蔭,古意盎然。走在通往魁樓的小徑上,兩側都是高大的樹木,地勢陡峭。有大量的松柏,還有榆樹和櫟樹,高大挺拔。這是成片的樹林,鳥雀飛鳴,樹擁天際。站在魁樓上還真是別樣的世界,風光無限。運河如帶,珠湖如海。云霞滿天,船帆點點。鎮國寺塔近在眼前,鐘聲悠揚。文人們記住了高郵,知道高郵城文氣不俗,有文游臺,有詞壇圣手秦少游。有盂城驛,國之命脈。有王氏父子,訓詁絕學名聞天下。這座澤國中的小城,流淌著悠悠的傳統文化。大淖河邊還有個汪曾祺,獨創清新文風。魁樓的四周,文氣四溢。就像那些茂盛的樹林,深藏著詠史抒懷的詩文天地。
魁樓的樹是無可替代的。魁樓的西北有一檜柏,據說是當年蝶園主人王永吉手植。據今已有四百余年,可謂歷經滄桑,見證了時代的變遷。現今,此樹仍頑強地活著,半睡半醒。雖大半主干已死,猶有枝干尚存,泛著青綠。植物專家已采取了特殊的手段,以期延長存活。這是一株經歷了古城歷史風云的柏樹,它活著就是見證歷史。歷史塵封的后面竟是那樣殘酷。除了王永吉等文人雅士曾在樹下品茶吟詩,在日偽占據高郵的歷史時期,這棵檜柏也曾掛滿抗日志士的遺體,這真令人駭然默然。當然,這株檜柏也見證了新生的高郵蓬勃發展,見證了蝶園回歸人民的幸福場景。
魁樓邊上還曾因為一棵大榆樹的砍伐,引發社會轟動。清時,當年有棵大榆樹,樹冠巨大,蔭涼宜人。許多不學之徒,無心讀書,在此嬉戲聚眾,玩物喪志。時任高郵縣令魏源心急如焚,勸阻無效,怒而砍伐大樹,告誡眾生,要心系國家,發憤讀書。砍倒了大榆樹,果然有些成效。此后,高郵許多學子金榜題名,又開啟了讀書濟世的良好風尚。大榆樹以犧牲自己的生命,為實現施政者和文人學子目標的達成,貢獻了力量。當然,也為魁樓增色。
明代的魁樓是高郵文脈的焦聚之地。魁樓周邊大樹參天,文氣聚集。高郵現仍存宋城墻一百余米,魁樓依然矗立在城墻之上,俯瞰著日新月異的高郵古域。魁樓邊的那些樹,青綠煥發,散發著春天的氣息。魁樓的西側,有一棵高大的合歡樹,蓬勃高聳,華美的樹冠和魁樓相得益彰。每當春天來臨,花開滿樹。它呼應著城墻下那棵高大的楓樹,成為路人駐足的美景。
魁樓的大樹不同凡響,散發著獨特的魅力。魁樓因為有這些大樹,更顯得古樸而蒼健。
信息整理:揚州拓普電氣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