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午春,高郵城之殤——歷史典故
發布時間:2023-3-6 8:41:59 作者:陳友興 來源:今日高郵 瀏覽量:1382 【字體:
大 中 小】
《明史》:“太祖既平武昌,師還,即命徐達等規取淮東。”至正二十五年(1365),朱元璋消滅了陳友諒漢政權后,即將目標指向了張士誠東吳政權。
是時,張士誠的勢力擴張達到了頂點。《明史》:“士誠所據,南至紹興,北有通、泰、高郵、淮安、濠、泗,又北至于濟寧。”朱元璋的平吳戰略,“先取通、泰諸郡縣,翦其羽翼,后轉取浙西”,即先奪取張士誠江北之地,再取江南諸地,最后攻其老巢平江。
閏十月二十六日,徐達、常遇春攻克沿江重鎮泰州,隔斷了張士誠循江北援的通道。十一月辛卯(初八),徐達轉兵進圍高郵城。
高郵地扼江淮水陸交通要沖,城外湖河相接,城內人物繁勝,人稱江北澤國,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朱元璋說:“張士誠由高郵嘯聚,以有吳越,高郵蓋其巢穴也。”至正十三年,張士誠義軍占據高郵,并在此擊破百萬元軍的圍攻,乃張氏的發跡之地。張士誠后來移治平江,但高郵城一直在其經營掌控之下。
《弇山堂別集·詔令考二》,令旨:“教總兵官徐相國,你委付馮同知牢固封閉高郵城門,無令賊人得出。”朱元璋軍攻打高郵城,采取的是關門打狗的策略。《明太祖實錄》卷十九:“先是,達援宜興,令馮國勝統兵圍高郵。張士誠將余同僉詐遣人來降,約推女墻為應,國勝信之,夜遣康泰率兵千人踰城而入,皆為所殺。上聞之怒,責國勝。既而達自宜興還,益督兵攻之,至是,遂拔其城,戮余同僉等,俘其官將一千三十七人,士卒一千一百七十五人,馬三百七十三匹,民一千三百九十七戶,糧八千石。上命以所俘將士悉遣戍沔陽、辰州,仍給衣糧,有妻子者賜夏布人五匹,無者半之。”
《國初事跡》:“太祖命馮國勝圍高郵。偽僉院俞某開門詐降,國勝輕信,輒令指揮康泰等數百人先入城,俞某于城樓上忽放下閘板,關其門,盡殺之。太祖知不利,即召國勝回,決以大杖十,罰其步走高郵。國勝怒,四門齊上,一鼓而破之,俞某就擒。”
此處段落,較《實錄》更為詳盡。
高郵守將,《實錄》稱余同僉,《事跡》稱其僉院俞某。同僉是官職,元置,正四品。《國朝典故》卷一:“丙午春,取高郵,執守將俞忠。”高郵守將余同僉,本名當是俞忠,同僉是其官職。
“入城”,“城樓上忽放下閘板”,所言地點乃是城門與甕城,而以高郵北城門的可能性為大。高郵北城門曰制勝門,城樓曰屏淮樓。宋金對峙之時,韓世忠、岳飛、張浚等南宋將領,曾在此屢破金兵,故有是名。元末陳基《高郵》詩云:“秦郵水為國,層城高郁郁。三面阻重湖,深湟中蕩滴。”高郵城三面阻水,惟北門外地勢開闊,宋元時期曾建有土城,便于屯兵,歷來為高郵城攻防之所。北城門甕城有三重,在四個城門中形制最為宏闊,足可容納相當數量的兵士,亦符合《實錄》與《事跡》的記載。
《實錄》,“是月(十一月),張士誠兵寇宜興。上遣使敕徐達,令馮國勝圍高郵。”張士誠軍進攻江南宜興,徐達領軍增援,高郵戰事交由馮國勝指揮。開戰之初,朱元璋令旨徐達,“宜還師泰州,兼總馮國勝所部,留兵萬五千人,以取未下州郡”。馮國勝圍攻高郵城的兵力,實為一萬五千人。高郵守軍詐降,馮國勝輕信中計,致康泰以下千余將士被殺。朱元璋聞知大怒,就陣中召回馮國勝,重責十大軍棍,罰其步行到高郵。馮國勝受罰后慚憤交加,回到前線傾全力攻城。
三月庚寅(初八),朱元璋諭示徐達,“聞寇兵在高郵者不滿五千,……汝于揚州、泰州二軍分取二萬,直搗高郵。”令旨更具體:“水陸軍揚州取四千五百,直搗高郵南門、西門;泰州軍前將起一萬五千人,共輳兩萬人。”丙申(十四日),“徐達拔高郵”。馮國勝率軍長圍高郵,所部兵力為守軍的三倍,但其本部人馬并未打下高郵,直到徐達增援兩萬生力軍后,才將城池拿下。
從至正二十五年十一月八日徐達軍圍城,至翌年三月十四日城破,歷時126天,高郵城易手。
高郵城破后,徐、馮二人不論是出于報復還是泄憤,總之是大開了殺戒。
朱元璋為此整肅軍紀,“親筆謹封”,斥責徐達,“(張士誠軍隊)男子之妻多在高郵被擄,總兵官為甚不肯給親完聚發來?這個比殺人那個重!當城破之日,將頭目、軍人一概殺了,倒無可論。擄了妻子,發將精漢來我這里,陪了衣糧,又費關防,養不住。殺了男兒,擄了妻小,敵人知道,豈不抗拒!星夜教馮副使去軍前,但有指揮、千戶、百戶及總兵官的伴當,擄了婦女的,割將首級來??偙俚淖镞^,回來時與他說話。”
這則令旨,揭示了這一段殘酷的歷史真相。
“殺了男兒”“這個比殺人那個重”。還是在三月,徐達乘高郵之勝率部轉攻淮安,令旨:“說與總兵官徐達,攻破高郵之時,城中殺死小軍數多,頭目不曾殺一名。”朱元璋的三段話,坐證高郵城的確發生了嚴重的殺俘事件。
高郵城中究竟屠殺了多少張士誠軍俘虜,史無明載。三月八日,朱元璋說高郵守軍五千人,當月十四日破城,自高郵獻俘官兵至應天府者2212人??側藬禍p損近三千人,除去戰歿的,便是被屠殺了的。馮國勝軍中詐降計被殺一千人,即使按照一比一對等的原則,殺戮守城軍將兵士,起碼不會少于這個數字。
在元末戰爭中,無論是元廷政府軍,各式地主武裝,還是諸路義軍,殺降殺俘是一種普遍現象。朱元璋軍做得相對好一些,但也只是出于利害得失的考量,遠沒有上升到道德與政策的高度。至元二十七年十一月初五日,令旨,“知會十一月初四日,捷音至京城。知軍中獲寇軍及首目人等陸萬余眾。然而俘獲甚眾,難為囚禁。今差人前去,教你每軍中將張軍精銳勇猛的留一二萬。若系不堪任用之徒,就軍中暗地去除了當,不必解來。”還是對付張士誠,一次殺俘就在四萬人以上。朱元璋的令旨,雖是淺顯的元代白話,現在讀來依然能感受到其中的森森殺氣。
高郵殺俘,誰擔主責?世人皆謂馮國勝,其實不然。
馮氏中守敵詐降之計,受到朱元璋責罰,有報復的理由。懲其首惡,但殺俞忠等主謀者即可,不必殃及余眾?;礀|前線總兵官是徐達,馮國勝只是副使,最后的決定權不在其手。徐達增兵二萬后,才勉力拿下高郵城。前線最高指揮官就是徐達,直接下達命令的理應是徐達,馮國勝充其量只是協從。擄人妻子,處分“總兵官的伴當”,就連身邊的親隨人員,也參與了此次大規模違反軍紀的罪行,徐達實在是難辭其咎。朱元璋令旨付于徐達,卻令其“星夜教馮副使去軍前”執行軍法,徐達應該就是推動殺俘的當事人。令旨“總兵官的罪過,回來時與他說話”,明確了徐達的責任,在語氣上就是惡狠狠的警告了。
至于朱元璋本人的態度,就很值得玩味了。朱元璋是招降納叛的高手,在俘虜中去老弱留精壯,是其發展壯大軍隊的一貫手法。朱元璋責罵徐達,“擄了妻子,發將精漢來我這里,陪了衣糧,又費關防,養不住。”意思是你們在高郵屠殺降軍,搶了降軍的妻小,卻把留下不殺的精漢送到我這里來。這幫人的老婆孩子都給你搶了,就算賠上老本也收不了這些人的心,根本不能用他們打仗,只能“遣戍沔陽、辰州”了事。“當城破之日,將頭目、軍人一概殺了,倒無可論。”朱元璋惱怒的不是屠殺,而是屠殺的不夠干凈徹底。
朱元璋深咎徐達、馮國勝活兒不密,“殺了男兒,擄了妻小,敵人知道,豈不抗拒!”殺俘虜,搶妻女,損害了朱家軍王者之師的形象。敵人知道了,也一定會頑抗到底,以后的仗就不好打了。
高郵之役后,徐達恩榮迭被,為總兵官,為大將軍,為征虜大將軍,為右丞相,官位一路飆升。朱元璋的整頓軍紀,高舉輕放,更像是一種姿態。
在江山與權力面前,人命微若蟻螻。“吾為天下計,豈惜小民哉!”漢末董卓如此,一千多年后朱元璋與徐達們亦如此。
張士誠政權深耕高郵十三載,兵民渾融。數千殞命者,為夫,為父,為子弟!群雄爭霸,主殘將虐,即使在數百年之后猶令人憤嘆。
至正二十六年,丙午之春,高郵城至暗的黑色三月。
信息整理:揚州拓普電氣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