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1-11-9 6:22:14 作者:yztpdq 來源:本站 瀏覽量:4322 【字體:
大 中 小】
中國光伏企業用很短的時間走完了一個產業從成長到成熟的漫長過程,本身就有整合與洗牌的需要,而目前,歐債危機正通過市場的壓力,加速這一洗牌的發生,并令整個過程更加嚴酷。
作為新興產業,中國光伏企業曾經笑看傳統勞動密集型企業飽受訂單、成本之苦,但在第110屆廣交會上,他們卻高興不起來了。
歐債危機預料外的再次惡化令80%~90%產能嚴重依賴歐洲市場消化的中國光伏企業訂單量受傷不輕。而若僅是歐洲市場容量壓縮,也只會“傷”光伏業之“表”,花些時間,開拓新市場、執行出口市場多元化的藥方還可使傷口痊愈,但可怕的是,一場在市場需求不足助推下衍生出的由激烈競爭、技術革新推動的全球光伏行業可預見的大洗牌正在開始。
一時間,“停產”、“倒閉”、“光伏寒冬”成了第110屆廣交會上中國光伏企業口中的關鍵詞。
市場壓縮,朝陽行業光明不再
“歐洲生產線已經沒得做了,現在我們就是以做東南亞、中東和北非等國的小組件來維持工廠的基本生存。”蘇州吉日新能源有限公司經理周新明直言,“目前只要是單我們就接,即使是過去光景好時看不上的小單。”
中國寶利特集團浙江寶利特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銷售部經理林福增也表示,歐債危機二次惡化后,歐洲市場出口對公司總出口額的貢獻率直降近10%。
即便如此,周新明和林福增所在公司的經營情況仍是目前中國光伏業中比較好的。有消息稱,在過去幾個月里,國內已有50多家太陽能企業倒下,1/3的企業處于半停產狀態。
對此,周新明和浙江寶利特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趙東也提到,一些為追逐暴利、半路入行的光伏企業因預料外的歐債危機再惡化已經停產,“很多生產線剛完工還未生產就徹底廢了。”
歐債危機二次惡化之初,80%~90%的產能都依靠歐洲市場消化的中國光伏企業極可能會“提前入冬”的業內預言正在成真,就連中國光伏企業的“領頭羊”無錫尚德在美國納斯達克的股價也由3年前的最高點90美元,跌至當前的4美元左右,跌幅超過90%,一度風光無限的太陽能光伏行業的光芒似乎正在淡去。
事實上,歐洲市場對中國光伏組件的需求一直存在,并未明顯縮小,之所以會出現歐洲訂單無以為繼的局面,用周新明的話說,“都是錢惹的禍。”
周新明稱,接洽中發現公司的歐洲老客戶還是有下單意愿的,但是一談到付款問題,雙方就再也進行不下去了。
究其原因,周新明表示,光伏作為新興行業,發展初期,還是政府主導,但債務危機爆發以來,特別是二次惡化之后,為了踐行緊縮財政的承諾,歐洲政府很難再像從前慷慨給予當地企業較高的補貼額。同時,市場方面又因緊縮銀根而使得新增光伏電站的海外融資更加困難,新項目的開展由此陷入停滯。
“很多歐洲客商都稱,銀行融資很難獲得,希望能同意將付款期限由當初的30天、60天、90天,延長至3年、5年、7年,這太離譜了,資金風險很大,即使沒有訂單,這種單也不能接。”周新明說。
目前已知的最新消息稱,德國總理默克爾近日已經公開表示要對原本就已大幅削減的光伏補貼采取進一步行動,削減德國的上網電價補貼。默克爾更建議政府放棄德國國內的光伏市場,轉而采用希臘等日照輻射水準較高國家的電力。
同行操戈,光伏遭遇貿易攻擊
如果單方面只是歐洲市場容量壓縮,中國光伏企業還可通過開拓新市場等手段慢慢化解,但關鍵是,當歐債危機碰上中國光伏產業長期發展的體制問題,當歐債危機趕上全球各國企業都削尖腦袋往光伏行業鉆的時代,擺在中國光伏企業面前的,就不僅是歐洲市場被壓縮那么簡單了。
先看國內市場,林福增明確表示,除了來自外部的市場收縮壓力外,他明顯感受到來自國內同行的“夾擊”。他指出,過剩的國內光伏產能在爭搶體積越來越小的歐洲光伏蛋糕,令公司即便獲得歐洲訂單,也面臨國內光伏同行“惡性壓價”帶來的出口利潤過低問題。
再看國際市場,因歐債危機本已虛弱的中國光伏企業有可能又要面臨來自老對手山姆大叔的反傾銷大棒的打擊。
就在一個月前,美國三家知名太陽能公司Spectra Watt、Evergreen Solar和Solyndra接連破產,而一向善于轉嫁問題的美國直言是中國廉價的競爭打擊了美國的太陽能行業,以產品專利作為“炮彈”再次將炮火對準中國光伏企業。
10月10日,美國光伏零部件安裝企業Westinghouse Solar(西屋)向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ITC)提出,希望調查中國光伏企業阿特斯太陽能和美國本土的光伏組件安裝公司Zep Solar的專利侵權。
西屋認為,Zep和阿特斯侵犯了其用于簡化太陽能電池組件的安裝及降低安裝成本的專利。西屋希望ITC能夠對上述兩家公司進行調查,并叫停兩家公司向美國出口、銷售相關產品。
值得注意的是,Zep在中國的合作商還包括天合光能與UPSolar。因此,業內人士猜測,未來西屋也可能對這兩家中國公司提起訴訟。而阿特斯則在今年9月中旬剛剛通過增建其位于新澤西州伊利莎白港的第二處倉庫,來進一步擴大其在美國市場的占有率。
業內人士分析,隨著美國大選的臨近,一直被保守派指責未對中國人民幣匯率問題采取強硬路線的奧巴馬政府,可能從產業的角度對中國發起挑戰,而新能源產業可能是戰線之一。這無疑使得中國企業開拓全球第二大光伏市場美國更加困難。
據已在美國設立辦事處的寶利特林福增介紹,盡管公司長期以來一直努力開拓美國市場,力爭實現出口市場多元化,同時還花費高成本通過了美國UL認證,但現實證明,進入美國市場遠比占據歐洲光伏市場要困難得多,“不僅是因為美國當地各種條款的限制,更難突破的還有美國長期以來對”中國制造“的歧視。”
技術之爭,薄膜還是多晶硅
市場壓縮、同行競爭、產能過剩……被諸多問題糾結著的中國光伏企業,已很難再令人將其與幾年前被作為金融危機后拉動經濟增長希望產業的身份掛上鉤,難道這就是被寄予厚望的新興產業?“中國,甚至整個亞洲的光伏產業都已迷失,真正的太陽能技術絕不是這樣。”陽江漢能科技有限公司首席執行長駱建璋激動地說:“引領新一輪科技的光伏產業絕不會這樣唾手可得,甚至在短短的時間內就產能過剩。歐洲很聰明,知道多晶硅的太陽能電池板不是真正的太陽能技術,它把落后的設備、產業轉移到中國等地,騰出空間研發新的太陽能技術,而后削減補貼,而這足以對包括中國在內的光伏企業造成一場災難,這場災難足以毀掉一大批光伏企業。”
駱建璋指出,目前,太陽能電池可分為三類:硅基電池、薄膜電池和新型電池。新型太陽能電池以造價高昂的稀土為原料,且主要用于航天領域,因此可忽略不計。在民用市場上,硅基電池和薄膜電池仍為主流。其中,硅基電池包括單晶硅和多晶硅,而多晶硅電池占主導地位,且技術最為成熟。硅基電池的最大特點在于光電轉換效率高,一般可達到14%~19%。同時,其短板也非常明顯,一是原材料成本過高,波動幅度較大;二是硅產業是一個高污染、高耗能的產業,從提純、澆鑄到切片、組裝,整個過程耗電巨大。
至于薄膜電池,駱建璋指出,薄膜電池是在玻璃、不銹鋼等物質表面附上幾微米后的感光材料制成,能彌補硅基電池的一切短板,但由于光電轉換效率低的原因,不具備大規模推廣的條件,因此之前一直未能走向臺前。“薄膜電池是這個行業現階段能看到的最尖端的光伏技術,這才是光伏產業未來的發展方向,掌握薄膜技術才能占據光伏產業的制高點,據我所知,美國方面已經開始研究并小有成效。”說著,駱建璋從隨身的書包內掏出一個塑料袋,小心打開后,將一張薄于紙、10厘米見方的黑色薄膜展示給記者看,“這就是薄膜電池,現在只要連上正負兩極,馬上就能發電。”
駱建璋激動地表示,他手中的太陽能薄膜電池又稱光電紙,已達到12%的轉換率,十分接近多晶硅的光電轉換率,可以投產。今后,轉換率每年還可提升1%。
一組數據可以驗證駱建璋所言:2006年,薄膜太陽能電池市場占有率為8.2%,2007年達到了12%,2008年更是提高到了15%以上,而今年仍然保持高增長的態勢。“未來,誰掌握了薄膜技術,誰才能真正引領光伏產業。”駱建璋說。他認為,中國光伏企業用很短的時間走完了一個產業從成長到成熟的漫長過程,本身就有整合與洗牌的需要,一批過剩的產能、低端的技術要通過洗牌淘汰掉,進而令光伏業進入一個全新、尖端的時代。而目前,歐債危機正通過市場的壓力加速這一洗牌的發生,并令整個過程更加嚴酷。
信息整理:揚州拓普電氣科技有限公司 信息來源:
m.rkbykhanzi.com